Pages

Powered By Blogger

Saturday, 15 July 2017

orientaldaily.com.my

「東馬海嘯」也是造王者



评论 / 名家
最后更新 2017年07月14日 21时13分 • 评论: 丘光耀 • 箴言耀传
希望联盟能否在第14届大选推翻国阵,很多人都寄望在马哈迪所领导的土著团结党。「马来海啸」一时成为了促成改朝换代的关键力量,也激起了无限的詮释和想像。而林吉祥之所以要

「牵马」,直捣巫统在马来甘榜的老巢,其战略意义就在於此。
然而,林吉祥「牵马」的选举战略,也冒著若干政治风险。比如反对党的支持者就会问:马哈迪这「U转魔鬼」是否可靠?希联会否被马哈迪骑劫?土著团结党在本质上是否巫统2.0?难道民主行动党为了取悦马来人而出卖理想主义和政治道德?马哈迪和土团党人推翻纳吉后会否重返巫统?万一马哈迪当临时首相会否继续作恶?为何希联只管夺权,不问价值和制度改革?
这些问题,还频频被马华民政的网络枪手和「偽中立」的网民,以及莽撞的键盘激进派不断放大,目的就是要「反利用」马哈迪这张牌来打击行动党,间接为马华民政的选举利益服务。
故此,我建议行动党在实践「牵马」战略,对「马来海啸」抱有高度期许的同时,也不要忽略「东马海啸」的关键作用,並藉此找出新的动力,以激起更澎湃的「全民海啸」。

巫统恐嚇马来人
在冷战时期,因反共地缘政治的需要,沙巴、砂拉越、新加坡和马来亚半岛,在1963年9月16日组成马来西亚,然新加坡因人民行动党的「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」(Malaysian Malaysia)处处槓上巫统的「马来人至上权」(ketuanan Melayu),导致新加坡在1965年8月9日宣告「被独立」。这在二战后亚非拉的民族国家里是凤毛麟角的个案。
遗留在半岛的人民行动党领袖,遂在1966年3月18日重新註册为民主行动党。火箭第一任秘书长蒂凡纳,后来也应李光耀之召,返回新加坡出任总统。

认识这段歷史,就不难理解为何巫统半个世纪以来,不断在马来甘榜拿人民行动党「李光耀的幽灵」,套在林吉祥头上来恐嚇马来人,宣称火箭一旦得势,马来人就会大权旁落,华人精英就会殖民马来人。对於这方面的反宣传,林吉祥一直都很避忌,尤其在修党史时,文字表述更是小心翼翼,並且在马来社会避免使用「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」口號,改为「马来西亚人优先」(Malaysian First)。

这一「优先」的基调,和欧美近年来极右民粹主义的排外口號十分相近,如特朗普的「美国人优先」,勒庞的「法国人优先」,弔诡得很。

从「邦」沦落到「州」
话说回来,上世纪60年代原本由三大邦合成的马来西亚,在国阵联邦霸权的长年打压下,逐步让砂沙两大邦沦为13个州之一(好比合伙做生意,原先各佔三分一股权,最后居然被稀释到十三分之一的股权)。自此,沙砂两邦的自主权受制於吉隆坡,导致经济、税收、教育、医疗、基础设施等都严重滯后,唯一跟得上半岛的,就只有贪污文化。

今天的马来西亚,因巫统(尤其纳吉政权)贪得无厌,导致丑闻纍纍、经济发展乏力、民族关係紧张、宗教越发极端、人才严重外流、外资纷纷撤走,这无疑是一个衰败国家的徵兆。
而马来西亚的衰败,肯定会直接拖累砂沙二邦,所以砂沙人民和半岛人民是命运共同体,应共同奋起,团结一致以打倒国阵这个贪腐的政治集团。

如今巫统在半岛,面对公正党、诚信党和土著团结党的夹击,政权岌岌可危;而纳吉可以操弄的战略,一来就是抹黑这三个党为「华人行动党」的傀儡,再则,就是收编伊斯兰党来跟巫统「合组马来政权」,一方面用作点燃马来村民的保守想像,另一方面则藉此恐嚇城镇华人的改变意志。

由此,半岛人民,不论肤色,也不管支持朝野何党,总是习惯坠入巫统的这一套宣传逻辑,被「马来人VS华人」、「穆斯林VS非穆斯林」的原始情绪,撕裂了跨越阶级和文明的团结意识,模糊了共同追求民主、自由、清廉和善政(good governance)的焦点。

所以,我在上周的专栏文章就公开呼吁希盟高层,不妨考虑在「共同竞选宣言」中,提出设置「六名副首相」的制度性新政,来回应各方对希盟影子內阁具体人选的要求。

平等伙伴关係
我为何要这么建议?在此,我把问题讲得更加透彻直白。
第一,我留意到近年来砂沙两邦的本土主义势力崛起,但这被吉隆坡的联邦主义者,理解为搞「地方分离主义」。而砂沙的国阵政客,也很狡诈地靠一些偽民间组织,发动所谓「爭取自主权」的运动,来打击「西马反对党」。

所幸的是,沙砂两邦抗衡国阵霸权,致力民主化斗爭的民主行动党,很自觉地將「本土主义」定性为两邦向半岛爭取「平等伙伴关係」(equal partnership)的表现。唯有如此,我们才能顺应砂沙二邦人民的诉求,促成「东马海啸」,再结合半岛的「马来人海啸」,一举淹没巫统。

第二,我建议设置「六名副首相」,分別是由一名马来人、一名华人、一名印度人、一名沙巴人、一名砂拉越人以及一名女性担任。这是为了体现民族、地域和性別平等的「权力共治」关係。西方有所谓的「左右共治」,然马来西亚既然左右派「阶级意识」长年不彰,倒不如希联突出体现多元特徵的「平等伙伴关係」。

试想想,我们长年用血泪爭取的「民族平等」(ethnic equality),何其容易被巫统曲解成华人反对党对「马来人特权」的挑战;但我们换一种说法,將砂沙两邦和两性共治的诉求拉进来一起表述。如此,巫统就很难再老调重弹,沿用其所谓「华人VS马来人」或「穆斯林VS非穆斯林」的论述来恐嚇马来人。尤其当下的巫统,也正需要靠砂沙国阵成员党来贏取多数议席以维持布城政权,这恰好是我们提出新的论述,来协助砂沙人民爭取「平等伙伴关係」的歷史性契机。

想像空间更大
第三,在六名副首相中,「未来人选」的想像空间其实很大,好比新制度的设置,有一名副首相保留给华人,但这名华人,未必永远都是来自行动党,也未必是来自半岛政党,也未必六名副首相中只有一名华人,因为另一名可能是华裔女性。再则,副首相也可能超过一名女性,因为其它五名副首相,可能是来自砂沙或马来裔、华裔或印裔的女性领袖。此外,马来人也未必只有一名副首相,因为另一名人选,可能是来自女穆斯林。故此,这种「可能的多元性」將让
巫统的旧抹黑手段难再得逞。

第四,有人担心六名副首相会否让新政府的內阁过度臃肿,甚至有浪费公帑之嫌。其实,如今纳吉內阁的首相署有十名正部长(其中五名来自巫统、一名马华、一名沙人民团结党、一名砂人民党、一名砂土保党、一名独立人士),还有三名副部长(两名来自巫统、一名印度国大党),被形容为是「布城中的超级部门」,其空前臃肿的程度,好比「总统型首相办事机构」。

预算案中的首相署开支,也从2008年(阿都拉任期最后一年)的70亿令吉,飆升到2016年的200亿令吉。此外,纳吉在2014到2016年的预算案里,还编列了至少有70亿令吉的所谓「收买基金」(slush funds),按刘镇东的研究,纳吉拜相之前,几乎没有这样的先例!

我並非主张希盟要向纳吉看齐,而是建议將「政治酬佣」的废材政客,统统从首相署扫地出门,將其简化和转化为有实权、有具体管理职能的六名副首相办公室。换言之,这六人要按专业背景、学识强项、地域发展需要、性別和文化特长来分配辖下的范畴领域,体现多元性的「平等伙伴关係」,来辅助新首相治理国家。

第五,其实这六名副首相的建议,並非什么新玩意儿。泰国的內阁也设有六位副首相,分別管理公安、外交、法务、经济、社保和基建。中国的国务院也有四位副总理,而且其中一位是女性。前任的副总理中,亦有一名少数民族领袖出任。

由此可见,每个国家的政府,都可以按照其国家的实际发展需要,结合其政治体制所兼容的权力分配机制和特殊的政治文化,来编製其內阁机关。马来西亚作为一个多元民族的国家,內阁中的副首相设置,就应该体现多元民族、男女共治、地域平权的「平等伙伴关係」。

砂沙二邦的人民,只要能抓住歷史机遇,全力支持两线制,让两邦的希盟领袖在国会选举中大胜,就能成为扭转国运的造王者!
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